工信部启动两大专项行动 多点助推中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
01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在会上获悉,仅在2022年,国家层面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就达40多项,带动地方出台配套政策文件270多份。在各项惠企政策的支持下,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2%、1.1%。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保持恢复态势,预期进一步改善。4月,35%的中小企业认为生产经营状态较好,环比上升3.2个百分点;3月,中小企业采购、销售指数分别为51.9%、51.1%,均连续2个月回升。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表现更为亮眼,3月“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收利润率分别为9.6%、7.0%,比规上中小企业分别高5.5个、2.9个百分点。
“当前中小企业仍处于疫后恢复期,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我国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互为主体,既是创新成果的供给方,更是创新要素的需求方,存在着科技成果获取和转化难问题,同时质量管理和标准化水平有待加强,品牌价值有待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有待提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会上说。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今年年初工信部出台了《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明确提出“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
其中,《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知识产权局、全国工商联,共十部门联合印发,融汇了各部门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务实举措。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表示,这一专项行动突出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围绕科技成果的产生与汇聚、成果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重点环节部署了3大重点任务、10项具体工作举措,目的是实现“有成果、转得好、持续转”。
上述专项行动推进成果“常态化”汇聚,强化产业需求对接,调动行业部门、协会、园区等多方资源,深挖中小企业多样化技术需求,通过联合开发、中试熟化等手段,加快科研成果向实用化转化。加大先进适用技术供给,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难点还是在融资方面,特别是在成果转化落地和快速布局的时期,缺乏启动资金,急需外部资本帮扶和政府政策支持。”赛迪顾问投融资研究中心总经理苏翔指出,创新成果转化时期的落地项目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外部资本不敢轻易介入,投资成功3-5年,企业上市或者市值翻倍,投资不成功,资金也无法保底,所以大量中小企业受困于资金不足的问题,错过了成果转化机会,进而被淘汰。在这个时候,中小企业最需要的是政府的支持,所以在招商引资上应成立懂行业、懂产业、懂财务、懂招商的专业团队,更多关注优质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精准研判,将产业引导基金有效倾斜,这样不仅为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带来保障,又可以将基金市场化,获取更多的价值。
徐晓兰在会上指出,接下来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持续提高信用贷、首贷户比例和中长期贷款比例。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完善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02
打造300个品牌优秀标杆
质量提升、标准引领、品牌建设,也是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力的重要着力点。
据介绍,《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知识产权局、全国工商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聚焦中小企业发展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为中小企业赋值,力争到2025年,新增贯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新增参与标准制定等标准化工作的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新增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贯标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技能型人才10000人以上,新增相关领域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000家以上,形成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优秀标杆300个。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一级巡视员王海林表示,赋值专项行动将围绕质量赋值、标准赋值、品牌赋值、公共服务等方面展开,其中将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基础通用、关键技术、试验方法、典型应用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研制;扶持一批品牌培育服务机构,提高中小企业品牌创建、管理、运营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将鼓励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美誉度高的中小企业区域品牌,宣传推介区域品牌形象,加强区域产业品牌运用和价值评估。
“特色产业集群既是地理概念,更是品牌价值。”苏翔提醒,各县区培育主体一定要围绕重点产业的核心产业链节点进行布局。一个县区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在布局上不要大而全,要小而精,瞄准细分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打造某个细分行业环节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在会上获悉,仅在2022年,国家层面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就达40多项,带动地方出台配套政策文件270多份。在各项惠企政策的支持下,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2%、1.1%。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保持恢复态势,预期进一步改善。4月,35%的中小企业认为生产经营状态较好,环比上升3.2个百分点;3月,中小企业采购、销售指数分别为51.9%、51.1%,均连续2个月回升。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表现更为亮眼,3月“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收利润率分别为9.6%、7.0%,比规上中小企业分别高5.5个、2.9个百分点。
“当前中小企业仍处于疫后恢复期,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我国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互为主体,既是创新成果的供给方,更是创新要素的需求方,存在着科技成果获取和转化难问题,同时质量管理和标准化水平有待加强,品牌价值有待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有待提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会上说。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今年年初工信部出台了《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明确提出“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
其中,《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知识产权局、全国工商联,共十部门联合印发,融汇了各部门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务实举措。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表示,这一专项行动突出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围绕科技成果的产生与汇聚、成果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重点环节部署了3大重点任务、10项具体工作举措,目的是实现“有成果、转得好、持续转”。
上述专项行动推进成果“常态化”汇聚,强化产业需求对接,调动行业部门、协会、园区等多方资源,深挖中小企业多样化技术需求,通过联合开发、中试熟化等手段,加快科研成果向实用化转化。加大先进适用技术供给,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难点还是在融资方面,特别是在成果转化落地和快速布局的时期,缺乏启动资金,急需外部资本帮扶和政府政策支持。”赛迪顾问投融资研究中心总经理苏翔指出,创新成果转化时期的落地项目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外部资本不敢轻易介入,投资成功3-5年,企业上市或者市值翻倍,投资不成功,资金也无法保底,所以大量中小企业受困于资金不足的问题,错过了成果转化机会,进而被淘汰。在这个时候,中小企业最需要的是政府的支持,所以在招商引资上应成立懂行业、懂产业、懂财务、懂招商的专业团队,更多关注优质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精准研判,将产业引导基金有效倾斜,这样不仅为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带来保障,又可以将基金市场化,获取更多的价值。
徐晓兰在会上指出,接下来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持续提高信用贷、首贷户比例和中长期贷款比例。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完善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02
打造300个品牌优秀标杆
质量提升、标准引领、品牌建设,也是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力的重要着力点。
据介绍,《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知识产权局、全国工商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聚焦中小企业发展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为中小企业赋值,力争到2025年,新增贯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新增参与标准制定等标准化工作的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新增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贯标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技能型人才10000人以上,新增相关领域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000家以上,形成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优秀标杆300个。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一级巡视员王海林表示,赋值专项行动将围绕质量赋值、标准赋值、品牌赋值、公共服务等方面展开,其中将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基础通用、关键技术、试验方法、典型应用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研制;扶持一批品牌培育服务机构,提高中小企业品牌创建、管理、运营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将鼓励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美誉度高的中小企业区域品牌,宣传推介区域品牌形象,加强区域产业品牌运用和价值评估。
“特色产业集群既是地理概念,更是品牌价值。”苏翔提醒,各县区培育主体一定要围绕重点产业的核心产业链节点进行布局。一个县区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在布局上不要大而全,要小而精,瞄准细分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打造某个细分行业环节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凯粤提示:以上就是关于“工信部启动两大专项行动 多点助推中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 的介绍,详情可以咨询凯客服,或者是点击关注下方公众号,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凯粤也可以帮您代为申请专利,我们是一家有着十年知识产权保护经验的专业公司,对专利、商标、条形码、高新等都有经验。